成立才5年的云安全公司Wiz,谷歌为何豪掷320亿美元收购?
成立才5年的云安全公司Wiz,谷歌为何豪掷320亿美元收购?
作者:航标
来源:IT精选
上个月,谷歌宣布以32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云安全初创公司Wiz,这一消息在科技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这是目前为止谷歌最大的一笔收购,远远超过了排第二的2012年以124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这一交易不仅让行业惊叹于Wiz的成长速度——Wiz成立不过5年,是迄今为止成长最快的软件初创公司,成立仅3年时就实现了3.5亿美元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更折射出云服务市场的格局之变——随着企业加速拥抱多云架构,云安全已成为巨头争夺的“战略高地”。谷歌此次收购,既是对自身安全短板的补齐,亦是对微软、AWS等对手的强势反击,一场围绕“云安全话语权”的战役已然打响。 豪华的创业团队 Wiz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源于其堪称“顶配”的创始人团队。公司四位创始人——Assaf Rappaport、Yinon Costica、Roy Reznik和Ami Luttwak都因出色的技能而进入了以色列精英情报部门8200部队。在此期间他们不仅提升了出色的技术能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培养了紧密的合作精神。 2012年,Rappaport、Reznik和Luttwak联手创立了Adallom公司(Costica在2014年初加入),Adallom专注于云安全领域,初期主要为微软SharePoint文件提供保护,后来扩展到DropBox、Saleforce等平台的共享文件。 凭借出色的技术和市场策略,Adallom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在短短三年后就被微软以3.2亿美元收购,创造了行业佳话。这段成功的创业经历,也为Wiz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Adallom被微软收购后,Rappaport被任命为微软以色列一个云安全部门的负责人,在微软工作了5年。2020年Rappaport离开微软,创建了Wiz公司。 豪华的创业团队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为Wiz的融资提供了最好的背书,而充足的资金为Wiz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成立不久的Wiz在没有任何客户的情况下就获得了2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随后,Index Ventures和Insight这两家Adallom的投资者领投了价值4亿美元的A轮融资。 2021年3月,Wiz再次筹集了1.3亿美元。仅仅两个月后,Wiz又筹集了1.2亿美元,此时估值达到20亿美元。2021年10月再次融资2.5亿美元,估值达60亿。 2023年2月,实现3亿美元D轮融资,Wiz的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 让风险一目了然 Wiz瞄向的还是Rappaport非常熟悉的云安全领域。尽管在这个市场已经有Crowdstrike、Palo Alto Networks、Fortinet等多个知名企业,但是,Wiz很快就脱颖而出。当时,市场主流的解决方案是有代理的,部署麻烦,管理还复杂。Wiz提供一种无代理的技术(后来也推出了有代理的解决方案),无需在每个工作负载上安装代理即可扫描云环境,全面了解云环境的安全风险。 除了无代理的方式,Wiz的解决方案另一个特点是能通过简单的界面全面展示不同云资源之间的连接关系,这种可见性让客户一眼就能看到哪里有问题,大大降低了安全分析的门槛,提高了安全团队的工作效率。 简单和高可见性的背后是Wiz采用了图数据库技术,能将云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Wiz还能通过分析漏洞的上下文来确定安全风险的优先级。这种上下文允许Wiz 根据各种因素(包括安全性、业务影响、网络、身份、数据等)分析风险并确定优先级。 例如,当某文件访问权限被异常修改时,系统可自动关联分析:修改者是否具备合法身份?该文件是否存有敏感数据?关联服务是否存在漏洞?这种“上下文安全”能力,让客户运维效率提升80%。 此外,Wiz还非常注重用户体验,打造了简洁明了的用户界面。比如,Wiz极简的交互设计(如一键修复漏洞)使得用户能够轻松上手,快速掌握产品功能。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赢得了众多大企业的青睐。 而在市场策略上,Wiz选择的是面向头部大企业的市场定位。通过提供定制化、高价值的安全解决方案,Wiz成功吸引了包括宝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众多财富100强企业成为其客户。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为Wiz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持续的增长动力。 当然,在Wiz的成功之路上时机也非常重要。Wiz成立的2020年,在疫情的推动下,云计算市场大爆发,为Wiz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为难得的是,Wiz很好地把握了一个机会:2021年12月发生的Log4Shell漏洞危机。 Log4Shell漏洞是互联网领域广泛存在的Apache Log4j日志库中的一个重大安全漏洞,也是网络安全史上最大的攻击之一。利用它攻击者可以远程执行任意代码。Wiz通过扫描云工作负载中 Log4j 的所有实例、映射相互关联的资产、实例、应用程序、用户角色和敏感数据流,帮助客户迅速做出响应。Wiz的平台因其在处理 Log4Shell 漏洞的有效性而广受认可,从而帮助Wiz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谷歌的考量:补齐安全短板 谷歌对于Wiz可谓“垂涎已久”,2024年7月就提出以230亿美元收购,被Wiz拒绝。当时,Wiz CEO Assaf Rappaport在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说,Wiz希望自己上市,并正向10亿美元营收的目标努力。半年之后,谷歌再次提出收购,价格直接加了90亿,这一次打动了Wiz。 谷歌选择收购Wiz,是希望补足其在安全领域的短板。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和数据泄露事件的频发,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多云环境。谷歌云在安全领域一直落后于竞争对手AWS和微软Azure。Gartner报告显示,2023年企业云安全采购中,AWS GuardDuty与微软Defender占据67%份额,而谷歌Chronicle缺乏端到端方案。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谷歌急需引入一家具有强大技术实力的云安全公司来增强其安全能力。Wiz的跨云兼容性能为谷歌云的多云战略提供有力支持,帮助企业弥合目前阻碍多云安全工作的孤岛,这也是当前云安全市场的一个空白。 实际上,尽管AWS和微软Azure在云安全方面领先市场,但它们的多云战略仍然相对孤立。它们更倾向于将客户锁定在其生态系统内。比如,通过提供有限的跨平台解决方案来限制多云迁移。谷歌选择更开放的策略,希望借助Wiz的能力为多云环境创建一个统一的安全平台。 另一方面,谷歌深厚的AI和云专业知识也有利于提升Wiz现有的能力。比如,通过利用AI驱动的威胁检测和响应以及Wiz从代码到云的安全功能,企业可以自动化并加强其对新兴威胁的防御,尤其是当前最热的AI模型的安全威胁方面,谷歌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 谷歌已经表示,收购后Wiz将在谷歌云旗下,会将Wiz的云安全平台与谷歌安全运营相结合,打造统一的安全平台。同时,谷歌和Wiz将创建新的威胁保护技术,提供“针对随着AI采用而出现的新威胁的保护,包括针对和来自模型的威胁”。 另外,Wiz的大客户群也是谷歌看重的资源。全球财富100强企业中有50%是Wiz的客户,谷歌可以借助Wiz的客户网络进一步拓展其在企业级市场的影响力,为谷歌云提供高净值客户转化的入口。 小结 毫无疑问,Wiz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富有行业经验的创业团队、独特技术路线和精准市场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赶上云计算和AI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机。谷歌的收购是对Wiz实力的最好证明。毫无疑问,谷歌的收购为Wiz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我们期待谷歌云与Wiz的深度整合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推动云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