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30年:曾是互联网基石,如今辉煌渐成往事

尽管技术霸主地位不再,MySQL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还会继续存在,而其历史地位也不容磨灭。它证明了开源模式可以主导基础设施领域。MySQL在商业化路径上开创的"社区版引流+企业版变现"模式,至今仍是开源公司的标准打法。
新闻资讯 MySQL 互联网
2025-05-23 17:01:11  |   作者:航标  |   来源:IT精选

MySQL 30年:曾是互联网基石,如今辉煌渐成往事

尽管技术霸主地位不再,MySQL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还会继续存在,而其历史地位也不容磨灭。它证明了开源模式可以主导基础设施领域。MySQL在商业化路径上开创的"社区版引流+企业版变现"模式,至今仍是开源公司的标准打法。
新闻资讯 MySQL 互联网
2025-05-23 17:01:11
作者:航标
来源:IT精选

5月23日,MySQL迎来了它30岁的生日。

30年前(1995年)的这一天,瑞典程序员Michael "Monty" Widenius将MySQL这个公司内部项目对外发布,他肯定想不到这个以女儿名字命名的数据库,后来会如此流行。

几年后,MySQL就因为简单够用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开源免费的市场策略,很快赢得了互联网世界认可,而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更在随后三十年里见证了全球互联网生态的崛起与技术的变迁。

辉煌:曾经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MySQL的诞生恰逢互联网商业化浪潮初起。面对传统商业数据库高昂的授权费用,MySQL以"简单、快速、可靠"为设计哲学,打造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其轻量级架构让早期互联网公司得以用低成本搭建网站后端,从简单的在线论坛到硅谷的大型社交媒体,MySQL很快就流行开来。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泡沐破灭,融资困难,大量互联网应用转向开源软件,进一步加速了MySQL的普及。当时它与 Linux 操作系统、Apache Web 服务器以及 Perl/PHP/ Python 等编程语言一起被称为LAMP架构,而成为构建Web应用的事实标准。

cronologia-historia-de-mysql-cloud-computing-solocodigoweb.jpg

2000年前后创立的一批互联网,如Facebook、YouTube、Twitter、Flickr 等都采用 MySQL 来存储用户数据和内容,那个时候的互联网技术人员,可以不知道Oracle,但绝对不会不知道MySQL。

进入2008年,Sun 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MySQL时,开源社区一度掀起巨大争议。实际上,Sun的收购加速了MySQL向企业级市场渗透——Sun将MySQL定位为"互联网数据库",推动其与Java、Solaris等技术栈深度整合。

而当Oracle在2009年以56亿美元收购Sun时,业界对MySQL的担忧达到了顶峰:这家以商业数据库闻名的巨头,是否会将MySQL雪藏?还好,预想中的糟糕景象并没有出现:Oracle延续了MySQL的开源路线,对MySQL的发展影响总体是正向的。

当然,并非没有对Oracle的批评,比如专注于Heatwave而忽略了开源版本、对AI应用的支持迟缓等,最新的 9.0 版本也让一些人感到失望。这期间MySQL创始人Monty还出走,创立了兼容MySQL协议的MariaDB。不过,MariaDB后来的发展并不好,虽然上市,但持续亏损后来被私募基金收购。

一路走来,MySQL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也无愧于开源数据库的顶流。MySQL连续多年保持DB-Engines 排名中最高的开源数据库。该排名综合了网站提及次数、Google 搜索趋势、在线技术讨论中的出现频率、招聘广告、专业资料以及社交媒体动态等多方面因素。在DB-Engines 整体排名中,它仅次于 Oracle。

实际上,MySQL问世的时候,数据库市场已经发展多年,商业数据库Oracle、DB 2、Sybase、SQL Server都已经在市场站稳了脚跟,而在开源数据库领域PostgreSQL也早就存在,这些数据库中的任何一个在功能、稳定性等产品上都并不落于MySQL。

实际上,和它们相比,初期MySQL缺乏一些企业级的功能(如不能完全兼容SQL)。尽管如此,MySQL还是成功地杀出重围,并赢得市场的认可。MySQL为何成功?

MySQL的成功密码藏在三个维度:

技术极简主义——通过牺牲部分企业级特性换取简单和极致性能,使其成为读多写少场景的首选。比如,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启动一个MySQL数据库,同时管理也非常容易,这与Oracle、PostgreSQL等形成鲜明对比,。

开源社区运营——通过GPL协议构建开发者生态,Facebook等一批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用MySQL支撑万亿级用户数据的故事成为最好的榜样,让MySQL成为开源数据库的首选。

时代机遇——恰逢互联网泡沫后的Web 2.0复兴,MySQL与LAMP架构共同降低了网站开发门槛,让个人站长也能拥有媲美门户网站的技术能力。

挑战:传统架构难以适配现代需求

今天,MySQL依然在数据库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技术领袖的光环正在褪色。特别是最近10年来,MySQL 遭遇了各种竞争对手的挑战,其中既有老对手(如PostgresSQL),也有新对手(如MongoDB、Redis、Elasticsearch)等。

根据DB-Engines排名,其流行度较峰值时期下滑17%,而PostgreSQL、ClickHouse等后起之秀正以更现代的架构设计实现反超。

在 Stack Overflow 对专业开发者的调查中,MySQL 也落后于 PostgreSQL,位列第二。PostgreSQL 还逐渐成为分布式系统(如 YugabyteDB 和 CockroachDB)的类前端接口,并且是 AWS、Google Cloud 和 Microsoft Azure 提供的一种广受欢迎的数据库即服务(DBaaS)。

最为关键的是,MySQL正在逐渐失去开源数据库首选的地位,PostgreSQL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原因是,和MySQL相比,PostgreSQL更能满足当下的复杂业务需求,其在功能集上要比MySQL强大得多,包括更丰富的 SQL 特性和标准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开放源码和开放文化等。

当然,这只是表明原因。其实,从MySQL诞生的第一天开始,PostgreSQL就比MySQL功能更强大,也更受数据库专家们的认可,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时代变化,用户需求趋向多元化,而MySQL的架构没有及时跟进。

MySQL属于集中式数据库,它基于单主架构,对于海量数据(超过10TB)的横向扩展依赖分片或中间件,复杂度高且难以实现全局一致性。而当大量云原生数据库通过存储计算分离、Serverless架构实现弹性扩展时,MySQL仍受困于传统的单主架构,导致扩展能力受限、资源利用率低。同时,其对当下需求普遍的多模数据支持不足。

另外,MySQL对AI应用的支持迟缓,当PostgreSQL通过pgvector实现向量搜索、通过TimescaleDB优化时序数据时,MySQL 8.0才在2023年推出原生JSON支持。更致命的是功能割裂——企业版提供的热备、审计等功能在社区版延迟数年才开放,这种"双轨制"策略在消磨了不少开发者的信任。

结语

尽管技术霸主地位不再,MySQL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还会继续存在,而其历史地位也不容磨灭。它证明了开源模式可以主导基础设施领域。MySQL在商业化路径上开创的"社区版引流+企业版变现"模式,至今仍是开源公司的标准打法。

MySQL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它对技术普惠的推动。开源的MySQL及其大量衍生版本大大降低了企业建站的门槛,它所激发并持续激发的 30 年竞争与创新,让数据库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大大加速了互联网普及的步伐,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站在三十周年的节点回望,MySQL的兴衰史恰似一部技术进化论的样本。它提醒我们: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持续进化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