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等新势力入场,浏览器大战硝烟再起
OpenAI等新势力入场,浏览器大战硝烟再起
作者:航标
来源:IT精选
我们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关注浏览器了。自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成为焦点后,浏览器便逐渐淡出互联网舞台的中央,成为相对边缘化的产品。这些年,浏览器市场格局稳定,除了市场份额的小幅波动,主要玩家基本固定——Chrome一家独大,Safari、Edge、Firefox居于第二梯队,还有一些厂商进进出出也难以撼动大局。 然而,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打破了这种平静,AI加持的浏览器正在替代传统浏览器。每一次技术更迭都是市场格局重塑的契机。特别是像OpenAI这样的AI巨头入局,它志在主导而非扮演配角;像Perplexity AI这样的新生力量,也期望借助AI浏览器带来的洗牌机会分得一杯羹。与此同时,传统浏览器绝不甘心轻易放弃现有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围绕浏览器的生态重构战已经拉开帷幕。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迭代,更是互联网入口权杖的争夺。 浏览器 2.0 时代来临 近期,Perplexity AI(以下简称Perplexity)宣布推出一款名为Comet的网络浏览器,该浏览器内置人工智能搜索功能。与此同时,OpenAI也正在筹备发布自己的AI驱动的浏览器。这两个浏览器也都被冠以AI浏览器之称,以区别传统浏览器。 Perplexity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明星AI公司。其创始人Aravind Srinivas来自OpenAI,公司成立仅一年估值便达5亿美元。Perplexity的核心产品是AI搜索引擎,用户输入问题并点击搜索后,即可获得一个回答。 Aravind Srinivas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浏览器将是我们公司未来最大的赌注。” 这款名为“Comet”的浏览器配备了一个多功能输入框,集导航、信息查询和代理任务于一体,作为AI助手出现在新标签页和任何网页上。无愧于AI浏览器这个名称,Comet能自动识别用户浏览的内容,用户可直接提问,无需打开新窗口或复制粘贴文本及链接。它还是一个云平台,支持并行异步任务,并能整合用户的个人信息(如邮件、日历、电商账户、社交媒体),实现前所未有的研究和自动化工作流程。 Comet的推出让人们联想到了OpenAI。OpenAI开发浏览器的消息去年便已传出,他们为此专门招募了两位谷歌前资深副总裁,这两人曾是开发谷歌Chrome浏览器的原始团队成员。其目标相当明确,要与谷歌Chrome展开直接竞争。据报道,OpenAI即将推出的浏览器采用类似ChatGPT的聊天界面,可在该界面处理用户交互,从而减少访问外部网站的需求。 除了OpenAI、Perplexity,还有一些新势力正涌入AI浏览器赛道。Dia浏览器是比较知名的一个。Dia与热门的Arc浏览器都出自The Browser Company公司。Dia号称是首个AI原生浏览器,其基于开源的Chromium引擎,兼容Chrome浏览器插件系统,使用体验与Chrome无异,亮点在于无需打开ChatGPT等工具即可直接与任意网页对话。 国内也有团队进行相关尝试,例如初创公司MainFunc推出的Genspark AI浏览器,其核心功能“超级Agent”如同个人助理,帮助用户完成各项任务。 当然,不只是新势力推出AI浏览器,传统浏览器巨头,无论是谷歌的Chrome还是微软的Edge都在积极拥抱AI。 Chrome已集成Gemini AI助手(限于美国),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提问(支持文本和语音输入)获取当前页面内容的解释或摘要,无需跳转标签页。用户也可直接在Chrome地址栏输入“@”并选择“与Gemini聊天”选项,快速与Gemini AI互动,无需通过网站或应用访问。 微软则将“Copilot” AI助手深度整合进Windows系统和Edge浏览器。Copilot可帮助总结网页、回答问题,甚至生成图片。微软的生态优势使得其可实现浏览器、操作系统和Office等应用的联动,提供更一体化的AI体验。 流量入口之争 浏览器与AI的结合并非偶然。尽管AI聊天机器人(如ChatGPT)正成为信息发现的新渠道,但超过90%的智能设备用户仍主要通过浏览器访问互联网。用户若在工作流程中使用AI,必须切换应用,将数据或信息带入AI工具处理,再将结果带回工作流程。 OpenAI等AI企业选择从浏览器切入,正是看中了其在用户日常操作中的核心地位——几乎所有任务,无论是搜索、办公还是娱乐,最终都需通过浏览器完成。随着这些公司将AI带入浏览器,AI工具有望更深入地融入日常浏览行为,用户省去了复制链接、粘贴到AI工具再提问的步骤。于是OpenAI等就有了深入了解用户浏览行为的机会,开辟了通过广告和数据交易等途径变现的新可能。除了直接的商业价值之外,浏览器还能掌握更多的数据从而提升其AI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 有必要指出的是,AI浏览器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浏览器+AI搜索引擎。实际上,我们应该称其为AI智能体更为准确,它围绕AI能力重建整个工作流程,实现完全改变用户体验的自主任务完成。正如Comet的侧栏功能所做的:用户可以在任何网页上打开侧边栏来访问Comet助手,让AI智能体实时查看屏幕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这个助手可以总结重要发件人的邮件、分析社交媒体帖子,甚至提供日历管理和导航建议。 掌控浏览器意味着掌握用户行为和数据的直接通道,这正是谷歌长期以来的优势所在。StatCounter数据显示,今年6月Chrome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68%的份额,远超Safari、Microsoft Edge和Firefox等竞争对手。 然而,挑战也非常明显。鉴于谷歌Chrome、Edge等浏览器已集成AI功能,用户可能不会仅为使用AI而转向OpenAI或Perplexity。因为现有的与操作系统深度集成的浏览器(如Chrome、Edge和Safari)在其平台上已高度优化。而企业是否采纳这些新浏览器,将取决于CIO的判断,他们需评估新浏览器的隐私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站在2025年的技术拐点回望,浏览器进化史始终遵循着"入口-平台-生态"的演进规律。从Netscape到Chrome的网页战争,从移动端适配到AI原生重构,每一次范式转换都伴随着行业格局的重构。如今,当浏览器成为AI大模型的载体,这场争夺战的结果或将决定未来十年数字世界的权力架构。对于用户而言,这不仅是工具的迭代,更是从"被动使用"到"智能协作"的交互革命。 |